两性情感必知

如果你想了解爱情相关的问题,那么这篇文章能给你很大的帮助。本文主要内容包括:两性吸引、长期关系、社交与追求,以及爱情在当今社会的地位。

1. 爱情框架

  1. 阶级一致:工作、地位、财富、权力等。
  2. 外在相当:身高、颜值、五官、身材等。
  3. 内在互补:三观相似,性格互补。

下面分为二个版块,第一、二点在价值板块介绍,第三点在吸引板块介绍

1.1 价值

上面的阶级和外在,都是在物质层面划分的。因为在当代,对大部分人而言,物质是更为主要的东西,所以我们以此为标准。在”两性市场“中,我们定义价值 = 阶级 + 外在,是双方是否会进行“初步交流”的重要依据。其结论如下,只有两者价值相当,他们才会考虑情侣关系;如果差距过大,则不会考虑。

通常情况下,阶级一致、外在相当的情况下,两者更容易确定情侣关系,并且相处起来更融洽。但在现实中,可能会存在错位的情况,及一个有钱但丑,和一个没钱但好看的人在一起。(钱和丑,这里分别指代上面二种情况)在当代,这种情况发生较多,主要是“金钱至上”的观念所致。但通常不建议错配,因为这类似”买卖“行为。也及,他们通常是”被迫买卖“,而不是‘自愿交换”,这种因强迫产生的关系,很难和谐。

1.2 吸引

三观相似是和谐的关键,性格互补是吸引的关键。

世界观,这是最深层次的交流;也及在这个世界中,人类扮演怎样的角色,你和我存在的意义又是怎样。人生观,决定双方在“大事”上是否和谐;一个人希望平平淡淡,另一个希望纵横商界。价值观,决定“日常小事“是否和谐;有些人做事,情绪至上,还有人做事,“事情本身”重要。

世界观相似,是可遇不可求的;但人生观和价值观相似,确是在亲密关系中,和谐的关键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的人在一起,冲突是必然的。如果”有爱”,那么还可以磨合的;但如果没有爱,那么就是巨大的麻烦。

性格互补,是长期吸引的关键。很多人把价值观和性格混淆,但我必须得说明,对大部分人而言,性格互补才是吸引的关键。 在性格中,决定两性吸引最核心的,就是主动与被动。通常男性具有侵略性,而女性具有接受性。如果两人都具有侵略性,那么很容易吵架;倘若两人都具有接受性,那么宛如”一潭死水“。所以,两者互补是最好的。并且互补的程度,决定吸引的程度。男性侵略性过强,对女性就是暴力;侵略性太弱,那女性很难满足。

关于其他性格,MBTI可以参考部分。但类似自信、阳光、开朗等品质,不在我讨论范围之内。

2. 吸引与追求

2.1 吸引

有个词比较好,叫生理性喜欢。一个普遍的观点就是,生理性喜欢基于颜值,心理性喜欢基于性格。但我的观点是,所谓生理性喜欢,就是基于性格是否互补;而颜值,只是加分项。一个常见的现象,萝莉更爱“霸总”,御姐更爱“暖男”。萝莉和御姐是两种”极端“(中性),大部分人其实处于”偏中间地带“。这里还要注意一点,性格是动态变化的,但整体会处于某一水平。

下面所説的内容,可能会毁掉”两性情感“导师。前面我们分析了,两性在交往中,是否和谐主要取决于三观;是否吸引(有感觉),主要取决于性格。在初识阶段,”价值“是决定双方能否成为朋友的重要依据,“感觉”是决定双方能否在一起的重要依据

如果你追求一个人,你的导师会将你“打造”成大众款。因为大部分男人都喜欢温柔的女人;大部分女人都喜欢”霸总类“的男人。所以,你的导师会让你学习一些,所谓“万能”的方法。其实就是模仿“大众款”,说话、做事和工作的方式。也及,你面对所有的异性,都带着同样的面具。一旦你带着面具,那么结局大概率是悲惨的。如果有人喜欢你的面具,那么他大概率不喜欢你。更加重要的是,这时你还会错过那些真正喜欢你的人。所以带着面具找另一半,及相信所谓”情感导师“,大概率是输。

2.2 追求

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”交流“的问题。两个素不相识的人,特别是在网络上,如何从”不认识——>”交流“——>认识“。你和别人聊天,对方愿意和你交流,那么对方通常会经过“价值筛选”的过程。例如,乞丐和你交流,你不会回答,因为你觉得他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价值。经过筛选以后,才会进入正常的交流。交流过程,其实就是“价值展示”。只有价值展示是对方需要的,才会成为朋友。这里面的价值展示是广泛意义上的。一个痴迷数学的人,你想和他成为朋友,大概率你得“展示数学”;两性交流中,如果你想和喜欢打游戏的人在一起,大概率你得”展示游戏“。

在两性交往中,因为价值筛选的存在,所以你会经常听到提升自己这类说法。但这有一个悖论,大部分人,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,都觉得自己不够好。可能你是提升了,但喜欢的人已经结婚或者变得更好了。并且,爱情不是终点,两个人也可以共同进步。一个人走得快,两个人走得远,所以要平衡自我提升的时间。此外,在价值筛选中,我们需要注意二点:一是你的价值是需要展示的,因为对忙人而言,他们不想浪费时间;二是不要虚假或者刻意展示,如果你这样做,你不是在展示价值,而是在展示虚伪。

忙人,往往先价值筛选,然后你才有机会”具体展示“;对于普通人,往往是一边筛选,一边”展示“。价值展示,往往通过肢体语言、说话内容、语气等方式。在真实的场景中,肢体语言占比更多。但因为肢体语言要领不多,且极具个性化,所以下面谈的是聊天技巧。

2.3 聊天

聊天最基本的有二点:一是有话题,不把“天聊死”;二是得有趣,不”尬死“。

不把天聊死,关键就是话题延申。话题延申是基于原话,将其拆分;然后结合”你想表达“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,并组织内容,最后还需要”对方容易回答“。例如,对方説:你吃了吗?这里我们可以选择“吃的内容”进行回复:晚上吃的西瓜,因为可以不用洗碗。如此多加练习,一个人讲话流利就不成问题了。在两性交流的场景下,联想时可以多加一些“个人经历和性格”。

话题延申有二个技巧,一是多线程聊天,二是及时换话题。多线程通常适合网聊,及同时开二个话题,避免单一话题乏味。及时换话题,就是当一个话题”被开发“完了,及时换下一个。

说话的高级技巧因为过于复杂,所以不详细讨论。但是两性聊天中,情绪最重要,所以我们讨论情绪。情绪有两个要点,一个是表达自己的情绪,可以通过“讲故事的方法”。例如,单纯説”我喜欢你“,就很无力。但如果你説:”你知道光吗,你的出现,就现光一样,照亮了我;我的生活自你出现以来,便有了色彩“。这样表达就好很多,这里的核心,就是讲故事,要合理运用修辞!还有一个核心点,是刺激对方的情绪。刺激情绪的核心,在于有差异,有对比。常见的技巧,就是推拉,通过制造差异,刺激情绪。但要适度,因为使用不当,会显得油腻。例如经典渣男语录,嘘,你别说话。为什么?我怕会得糖尿病。

3. 长期关系

爱情的重点是激情,时间通常较短,不需要磨合;但长期关系,是需要磨合的。

短期关系,只需要一个人,在那一刻,是你喜欢的样子,就够了。但长期关系不行,你必须磨合,通常伴随着性格和价值观的改变。补充一点,很多人説,反正婚姻最后激情都会消散,所以”爱“不重要。但我并不这么认为,爱在前期磨合阶段,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;否则,因为磨合阶段太痛苦,双方都不愿意改变,最后变成”最熟悉的陌生人“。也及,没有爱的长期关系,只是搭伙过日子;而有爱的长期关系,才是心灵的港湾,才能让心安定下来,不再是无家可归的游子。

在长期关系中,爱、包容、责任等等品质就重要起来,因为过于复杂,所以不做讨论。

4. 爱情荒漠

以上讲的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,现在我们必须讨论社会,因为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。我们就此讨论一个重要的话题,为什么有人説,当下爱情已死。

当代其实不是“爱情已死”,而是“社交已死”。爱情是社交的产物,如果社交都没了,哪里还有爱情呢?这发生在城市,但农村近年来,也有这个趋势。网络有个流行词,叫社会原子化,描述的就是这种现象。就是我们与周边的人,大多不熟;就算有熟人,也没有“正常”的社交场所——有娱乐场所,但没有社交场所。常见的社交场所,如公益性质的工会,兴趣爱好的大型社区,是没有的。一是中国当前社会的特殊原因,这里不做讨论;二是中国人强调努力,拒绝休息所致。

因为没有这样的场所,并且打压这样的场所,所以原子化是必然的。这就导致,唯一能有爱情的地方,就是校园。但大学以前是禁止恋爱的,大学里的爱情,大多发生在“社团”里。在现实中,中国传统认为”搭讪”不好,所以这条路基本”死掉“了。在网络上,恋爱通常产生在游戏中;至于专门寻找爱情的地方,基本也是“死路“。

为何”相亲帖“不行?因为人的贪欲。爱只在没有贪欲时发生,有贪欲的地方就没有爱。如果两个真心的人,刚好撞上了,那么很好。但大概率是,他们都在”筛选“。在现实生活中,两人在相同场合能够正常聊天,那他们的阶级大概率是差不多的。而在网络上,他们必须先筛选。而在筛选的过程中,必定伴随的贪欲。基于贪欲所产生的交流,爱几乎不可能诞生。 在游戏中这一现象得到缓解,因为”虚拟阶级“,跳过了筛选,所以较容易产生爱情。

这是相识的麻烦,还有相处的麻烦,就是这里讲的价值观问题。当代社会是金钱至上,资本已经把爱情变成能够牟利的”王牌“。男人爱美,女人慕强,这是动物本能。资本经过长时间的洗脑,定义了女人的美,就是戒指、衣服、包包等;皮肤靠化妆品,身材得去健身房办卡。同时也定义了男人的强,有钱有权就是强,买的房子越多,车越贵就是强。

至此,男人和女人已渐行渐远。他们对彼此的爱,被别人利用,成为了资本赚钱的工具。最后,在这个”爱情荒漠”的时代,有爱情是幸福,没爱情是常态。所以在当下,学会不依赖任何对象的爱,就变得尤为重要。

皖ICP备2024062933号-1